学术报告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电气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22期(总第1232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5月23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第22期(总第1232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千佛山校区电力楼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邀请到中国电科院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副主任李亚楼总工,主题为“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及应用”。出席本次讲坛的嘉宾有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教高荆平、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丁磊教授、副院长叶华教授,王辉教授以及山东电科院邢发财博士。讲坛由武守远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亚楼围绕研究背景、建模与仿真技术、工程应用以及发展展望四个部分展开,系统地介绍了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及应用。他首先从电源结构、电网结构和负荷结构分析近年我国电力系统的结构变化。电网侧特高压直流、柔性直流等输电通道不断增加,负荷侧分布式发电大规模接入低压电网;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装备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呈现明显的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特征,深刻改变了电力系统稳定形态和运行特点;为应对电力系统发展带来的仿真认知挑战,亟需推进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完善和工程化应用。

接着,李亚楼从建模层面对常规直流以及柔性直流建模作了介绍。在仿真技术方面,李亚楼重点介绍了并行加速求解——依托超级计算平台,实现大规模电磁暂态并行仿真程序的子网级和任务级并行求解,其现已具备面向国网省3级调度单位提供电磁暂态云仿真服务的能力,投运至今已累计处理数百万个的电磁暂态仿真作业。在工程应用方面,李亚楼介绍了几种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及应用的工程实例,分别是新能源经张北柔直送出电网暂态特性分析、青豫直流送端暂态过电压分析、吉泉特高压直流大负荷方式下系统安全稳定等。最后,李亚楼从提升电源侧和负荷侧精细化建模水平、提升大电网全电磁暂态仿真能力和建立多手段协同的仿真分析体系三方面对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提问环节,在场老师和同学从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工作的三年行动计划、结构化模型与封装模型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李亚楼一一做出解释。武守远也就讲座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未来深化与中国电科院的合作愿景。

活动最后,与会老师共同合影留念。本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李亚楼,全国短路电流计算标委会秘书长,中电联电力先进计算标委会委员,新疆电力系统全过程仿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电网技术》第九届编委会委员。现任中国电科院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副主任、电力系统研究所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和控制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自然基金重大集成项目1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973项目、863项目、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网公司科技项目8项,参与多项欧盟FP7、自然基金海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网公司科技项目研究,国家电网科技攻关团队“直流电网构建与运行控制”带头人,主持电力系统分布式计算平台和云计算平台研发,为主负责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装置(ADPSS)、电力系统动态安全评估系统(DSA)、综合能源仿真分析平台(IESAS)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负责建设及运维国家电网新一代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仿真平台。

已发表论文106篇,专著6部。2009年获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9次,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各1次,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0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