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山东大学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斩获佳绩

11月27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决赛在常州顺利举行。我校本科生参赛队伍在电气学院放电等离子体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团队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在竞赛中喜获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的佳绩。同时,因为我校组织得力,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此次竞赛我校参赛队伍以电气学院为主,联合能动、控制等学院近50余名本科生组成。由电气学院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医学应用团队负责组织和指导(指导教师包含:张远涛教授,孙滢副研究员,王晓龙副教授,赵彤副教授,邹亮副教授,刘晨蕾实验员),参赛作品以放电等离子体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主题,设计作品10余项,所有参赛作品均在在山东大学高压放电及等离子体实验室完成,经过为期3个月的作品提炼和材料撰写,最终遴选出近40名学生组成的5支队伍代表山东大学参加2021年7月下旬举办的全国初赛。经组委会统计,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推荐了参赛作品254件。我校参赛的5件作品,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应用前景,精彩纷呈,在参赛作品中广受关注。

作品《低气压环境下等离子体分解二氧化碳》实验图

作品《水下脉冲放电冲击波聚波碎岩系统》实验图

作品《等离子体活化水处理农作物》实验图

作品《等离子体活化油处理癌细胞》实验图

作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农药实验装置研究》实验图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韩毅秘书长在决赛致辞

决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赛者线上答辩、专家线下集中评审,参赛作品研究生组与本科生组同台竞争,经过连续11个小时紧张有序的闭门分组答辩,决赛于11月27日20时30分结束评选。至此,首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技术创新竞赛正式落下帷幕,经过组委会评定,代表山东大学参赛的5支队伍均获得优异成绩,作品《低气压环境下等离子体分解二氧化碳》获得一等奖,作品《水下脉冲放电冲击波聚波碎岩系统》、《等离子体活化水处理农作物》获得二等奖,作品《等离子体活化油处理癌细胞》、《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农药实验装置研究》三等奖。

决赛评审现场

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Innovation Contest on Plasma: ICP),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驱动发展为特色。该竞赛围绕国家和行业需求,聚焦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前沿和热点,引大学生展开等离子体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学科交叉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加强高效和科研院所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有效衔接。是全国首个着重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及相关应用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这对于扩展等离子体相关专业知识在大学本科阶段的普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前沿科学领域和深入科学研究的应用转化过程,也是实践新工科关注学科交叉融合的绝佳契机。该次竞赛也是我校首次在等离子体领域的高等教育专业竞赛上崭露头角,且获得了丰厚成果,为提高山东大学在放电等离子体领域的科学应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体现了放电等离子体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团队深厚的研究积累。

参赛作品获奖情况:

山东大学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医学应用团队的建立旨在跟随国家高新科技长期发展战略政策,响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形势,瞄准国内外等离子体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深化放电等离子体基础理论的模拟仿真研究和对应实验验证,着重探究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粒子的性质以及其与相关生物物质的作用机理;再结合潜在工业应用的指标需求,定制调控放电机制,扩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的适用场景,解决我省乃至全国放电等离子体基础理论研究的难点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壁垒,取得原创性突破。团队的长远科研路线特色是以扎实的放电等离子体基础理论研究为发展主阵地,将细致的模拟计算结合精准的实验技术转化为核心竞争点,立足于国际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基础研究行业;积极拓展更多领域的交叉学科融合,以工业需求为导向,发展出适配生物医学、环境、材料和能源等学科的高效放电等离子应实用技术。